萌逗你

温瑞安:

诗性、人性、共性:超新派大宗师温瑞安的武侠之道

文:赵书

江南黄梅时节,适逢上海国际电影节盛会,满城诗情画意。上影集团携手超新派武侠大宗师温瑞安共襄武侠影视盛宴,东方网、东方头条与翱翔力邀温大侠做客东方直播节目,一室侠骨豪情。作为二十多年的温迷,笔者能在今夏与偶像坐而论道,倍感荣幸之余,更是获益良多。

谈及此次与上影集团倾力打造四大名捕系列影视作品的合作,“武侠还是需要影视化。”温大侠笑道,“文字很难突破翻译的障碍。现代文,好一些,章回体小说已经非常有难度了,中国传统诗歌更是无从翻译。”温大侠的武侠小说一向是刀丛里的诗,想象雄奇、言辞瑰丽,翻译成其他文字的确大为减色。

除出语言障碍外,温大侠认为,中国武侠的意境更加需要优秀影视镜头的呈现,以突破文化圈的藩篱。“张彻导演是我非常崇敬的前辈,他的电影一改之前华语电影的阴柔风,男性角色终于阳刚了。”温大侠回忆道,“你看他镜头下的大侠,不但武艺高强、行侠仗义,而且经常是受伤了还盘肠大战、战死了还屹立不倒,那种视死如归的勇武豪迈,用电影画面表现出来,十分震撼人心。”

另一位蜚声国际的华人大导演李安的武侠电影,亦是在温大侠心头镌上了一首留白深刻、韵味悠长的诗。“窗外的竹子在动,窗子里的李慕白背着手站着,画面里还有李慕白一直以来喜欢但是不能表白的女侠。虽然没有什么台词,只是风动、竹动,但是我们知道李慕白心也在动。情义两难的意象,一下子就展现出来了。”温大侠赞叹,“这样的电影,不止中国人能够感悟,外国人也能感受到其中的侠情和诗意。”

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,武侠作品的千招万式、千言万语总是诗。诗性之外,当然还有人性,“我一向认为,‘侠之大者、为国为民’是一个很高的标准,所以我的超新派武侠小说重在写‘侠之中者,为情为义;侠之小者,为友为邻’。”温大侠谆谆善诱,“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成为大侠,但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善念、随手的善举,其实都是侠义。”
所以才会有以四大名捕为代表的“基层公务员”们,为社会公平正义而奋斗终身;所以才会有《逆水寒》中的镖师唐肯一样的小人物,仗义执言、流血流汗。温派武侠写人性、写群像、写小人物,侠义不只属于超强人设的主角,秉持侠义、践行侠义的每一个配角、路人甲也同样都是侠。

“我一直强调,武侠不死!现在的流派,什么玄幻、仙侠、悬疑、宫斗,很多的内核还是武侠。我们不要给自己设限,武侠世界是很大的。”谈到近年来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的创作风潮,温大侠激情澎湃,“你看国外的复联、魔戒,他们取得很大成功,全世界的人都喜欢,文化就输出了,这就是很好的启发。只要用心打造,我们的武侠世界是不会输给他们的。我们不排斥新兴科技,电脑特效、3D技术都是必须的,但是要形成自己的武侠世界观、要把握住最重要的东西——我们的传统文化、我们的侠义。武侠不仅仅是武功、武术,更重要的是‘道’,就像李小龙,他的武术有他自己的道,所以他是世界巨星,连对手都服他。”

武侠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,要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之下,应对激烈竞争、谋求自身发展,必须在始终坚持自己独到之处的同时寻找到吸引全球眼光的共性。最民族的,才是最世界的;最创新的,则是最有活力的。新媒体、新载体、新机遇,正是武侠再攀高峰的新起点。

“一带一路是很好的机会,就是要让中国文化走出去,让世界更多的人认识、了解、喜爱、崇拜。中国在历史上,不征伐其他国家,一直都是以文化服人。”提到此次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主旨之一“一带一路”战略,联想自身经历,温大侠无限感慨,“我出生在马来西亚,从小喜欢中国文化,可是华文不是官话,考试是没用的。别人劝我,你在马来西亚,不要学华语啦。”温大侠热泪盈眶,“无论我身在何方,中国是我的母亲,我是一个中国人!”

一次对话,对于儿时偶像温大侠和多年以来喜爱的武侠文化,我都有了更深的了解和领悟。在访谈全过程中,温大侠亲切谦逊、风趣幽默,确是大家风范;而他所阐释的超新派武侠之道,更令人赞叹膺服、心驰神往。想必所有收看此次访谈节目的观众都同我一样,十分期待上影集团即将推出的温派武侠影视作品,期待能再一次深刻领略武侠之道,期待武侠文化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代表和先锋。

来源:首映头条

评论

热度(121)